展览预告 | 艺术课程第八期学生作品展——关于“我”首饰美学课程与实验展
首饰美学课程与实验展
关于“我”
艺术课程第八期
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拥有首饰,
过去的首饰是交换、祝福与荣耀的载体。
而今天的首饰应该是人精神世界的外现,
且能经由首饰可以反观内己。
认识自己比了解文化更难,
通往自我深处的世界后,
以饰达性,
言之有物。
张硕&小文 東長首饰工作室
【展览详情】
主题
关于“我”首饰美学课程与实验展
开幕时间
2021.10.29 (周五) 15:00
展期
2021.10.29 - 11.30
10:00-18:00 (周一 - 周日)
地点
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2001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TC101 空间
开幕活动报名
指导老师及策展人
张硕 & 陈小文
艺术课程项目助教团队
吴千寻 丁欣怡
主办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学艺术中心
技术支持
東長首饰工作室
在艺术课程第八期——首饰设计美学课程中
张硕老师 & 陈小文老师
带领大家去探索首饰中蕴含的自我
用美学的思辨去反思设计
以“我”为主题
开展首饰美学课程与实验展
通过6节课程的学习
许多优秀的首饰作品由此诞生
【部分学生作品】
01 《向日葵》
张可馨
数据科学院 统计-数据科学
思廷书院
这枚戒指的设计启发自Boucheron在2018年推出的Hortensia Rosita戒指,它试图用钻石装饰下保留原始花瓣机理的绣球花来表达纷杂世界中完全本真的自我。但是,限于制作材料和工艺,我在制作的过程中逐渐放弃了这种表达方式,转而用现有的材料、在有限的时间里、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出了类似的意义——一朵自我意义上闪闪发光的向日葵。
这个过程让我坚定了自我意识在人生中容易被忽略但是无可代替的重要意义: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满足。
02 《一个她者的自白》
杨程扬
人文社科学院 应用心理学
学勤书院
你好,陌生人。
这里展示的,是一个她者的自白。
我是一块被社会涂上底色的画布,也是一个在这块画布上拥有最大自由的画家。
有人说,女性注定成为他者:一种第二性的人。我不是很聪明,不明白这些宏大的性别问题。但我打心里知道,我爱我女生的性别,爱做一个摇摆着接近真实自己的她者。
女性标签于我而言,是束缚,也是保护;是扮演,也是真实;是我苦恼的限制与歧视,也是我依赖的善意和关怀。
标签和我,一直回旋着,平衡着......它是我,又不是我,过去外貌焦虑,衣着宽松,暴饮暴食的人是我。现在穿吊带衫,扎六个耳洞,偶尔小酌、跑马、徒步的人也是我。
一次次,抱抱那个脱离"规范"的自己。我知道,我不必扮演谁。符合标签也好,离经叛道也罢,还是在温驯和自由间左右摇摆,都是我真实的模样。
跌跌撞撞,性别的枷锁成了我优雅但是沉重的项链。我偶尔佩戴,为了素雅从容;偶尔摘下,为了振翅高飞。
我和它,不可分割。
我用手指捏出一些形状,将它们佩戴在身上。我知道,这是我的自白书。
03 《树》
宋心怡
人文社科学院 翻译
祥波书院
“如果你在山野中,在暮色四合时凝望过一棵树,足够长久地凝望一棵树,直到你和它一并消融在黑暗中,成为夜的一部分——这种体验,经过多次,你会无可挽回地成为一个古怪的人,对什么都心不在焉,游离于现实之外。你就很难再回到真实的人世间,捡起上进心,努力去做一个世俗的成功者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了,在山野中,在天一点一点黑下来的时刻,一切都无关紧要。知道了就没法再不知道。”
——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
这是陈春成的树,而我也遇到过我的树。
在高原旅行时,我曾独自花了几个小时沿着山的脉络行走,一直走,走入深重的绿色、漂浮的雾气、旷野的无声之中。最终我在被黄昏吞没之前遇到了那棵树——像是无边的旷野里的一个终点,安静地在那里停留着、等待着我的树。
在此刻,一切都无关紧要。
知道了就没法再不知道。
04 《Bond》
刘玥彤
经管学院 市场营销
思廷书院
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我一直在寻找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痕迹。我能留下什么?
现在的我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作画的笔,拍摄的相机以及雕刻的锉刀。我们一直寻找,从不回头,即使那里有自己与这个世界最坚固的联系。
“真正的消失是被遗忘”,如果有一天他们都消失,我会不会变成浮萍?
05 《编织》
雷澍欣
人文社科学院 应用心理学
祥波书院
它是在和自己相处、对话中诞生的作品
它也是经过了好几次重新开始与搁浅的作品
它是银线和铜线的缠绕
是一枚胸针
表达着状态
表达着生活
太阳和月亮
金梭和银梭
在时间的流动下
不断编织着故事
它让我想起了数学符号“∞”
在变化中不断延伸
它让我想起了飞天
想起了舞蹈和音乐
想起了我热爱的生活
它并不完美
但我很喜欢它
谢谢它
让我感觉
让我发现
鼓励着我
勇敢而愉快地
去编织
去生活
06 《流向》
黄馨仪
经管学院 会计学
学勤书院
我尝试去解答"我是谁",但答案不那么具象。
这枚戒指的形状由细到粗,近掌心那端保留着一些不平整的面。这是我一点点认识自己的过程。亮面常常能被欣然接受,但直到我有勇气看清暗面,感受到它们独特的美感时,我才开始看到完整的自己。
这枚戒指包含了三个元素--容器,是我对世界的选择、解构、重组和内化;水流,象征着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及这份情绪外的努力和坚持;指引,是我牢固的部分及喜好。
——跟随"我”的指引,通过接触世界丰富和构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等待、努力和坚持这大概就是对"我"的概括了。
而对 “我是谁”的回答,我想在二十岁的年纪问自己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上游的河流它流向的终点,答案在努力和坚持后的时机成熟时。
07 《顶针》
杨睿
经管学院
思廷书院
这件作品与我的外婆有关:2020年8月,她离开了世界,比月亮早一些。
这是我第一次直面亲近之人的死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过太多难以言说的,漂浮的,流动的情绪,它们把我层层包裹。所以在这一场表达自我的实验里,我打算回到原点,重新整理这一份回忆。
灵感来源于外婆的老物件:顶针。顶针保护人在缝纫时不被尖锐的针刺伤,我抽取了这部分寓意并作出了延伸--它是我躲避伤害的保护壳。所以在我的作品中,我用刺穿的孔回应这个概念: 我想要离开自我否认,自我逃避的状态。戒指上不平整的切面对应着我复杂多面的情感,它们凝固的形态,就像刚结痂的伤疤。
现在,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枚褪色的顶针,一身软化的盔甲,一块温暖的石头,我曾经的保护壳。
08 《模样》
韩翌灵
经管学院 市场营销
祥波书院
你打磨着这枚戒指的模样,
正如同你们也曾互相打磨着彼此。
“啪嗒”一声,它没有你想象中的坚固。
碎成两瓣是手足无措的,但丢弃是你没想过的。
铜线下意识地缠绕,这算是修好了吗?
被重新焊上的两瓣,顺其自然地回到掌心中。
打磨、断裂、缠绕、重塑中,
你看见了你们的模样。
我看见了自己的模样。
【指导老师及策展人】
张硕 & 陈小文
张硕,平面设计师,独立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客座讲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陈小文,珠宝首饰设计师,独立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客座讲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后赴巴黎珠宝工会研读珠宝工艺与设计,回国后于2012年创立珠宝品牌東長。
更多学生作品,请前往展览现场观赏
【大学艺术中心艺术课程】
大学艺术中心将开设不同艺术类别的带学分课程和不带学分课程,邀请艺术家制定教学计划,并邀请多位客座讲师和教授授课,使得艺术课程与艺术活动相辅相成。
大学艺术中心
拉近学生与文化艺术之间的距离
让“梦·想”实现